思想源

课程推荐 COURSE

    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思想源>>新闻资讯

    政者正也

    来源:中国人事人才服务网 【打印】 【返回】

    孔子治国的根本理念,是一个“正”字。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臣、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
      当时社会动乱,礼崩乐坏,君臣父子的关系遭破坏,天子大权旁落,不再能号令天下;诸侯国扩张势力,相互争夺;大夫僭越专权,陪臣执国命;子弒父,弟弒兄的事层出不穷。正名,就是针对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提出的;就是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使社会秩序归于正常。这也是孔子的基本目标。
      《子罕》篇又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以各得其所释“正”。“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要使君臣父子各得其所。程子说:“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于各于其所而已。”理正社会秩序,使各方各得其所。这是传统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
      孔子当时所追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有其鲜明的时代内容,是为了恢复西周的礼乐
      制度。这个要求早已经被历史淘汰了。然而在正名的具体主张中包含的各得其所的思想,则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承认差别的前提和基础上求各得其所,指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危机的方向。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外交上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可以说也都是求“万物各于其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求其各得其所;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也要求其内部各因素、各方面,如政府和市场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以及城乡,东、中、西部,贫富之间等等,各得其所。可以说改革就是调整各方面、各部分的关系,以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各得其所是改革的目标和实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契约,国家治理中的法制,根本的精神都在于求各得其所。民主的精神和实质,也是在于调整政府与公民以及各部分人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各得其所;民主是达到各得其所的一种形式。各得其所的概念,是把个人放在社会群体中来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包含保护个人权利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以及政府权力等方面的要求;对个人的要求包含了权利和义务、责任两个方面。和单纯以人权、自由、平等为基础相比,更为全面,更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民主,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国际社会来说,中华文化的贵和思想,也指出了处理冲突和危机的方向。单边主义,暴力恐怖威胁、经济制裁,以至战争等等,只能加剧矛盾冲突。只有承认差别,互相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各得其所,才是解决冲突,促进和平发展的正确途径。作者:钱逊

    上一篇:乾隆时期的刑名幕宾

    下一篇: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