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总有更替,任职总有期限,但党的事业是无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脚踏实地、履职尽责、甘于奉献,才能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宗旨,才能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有所作为。
有“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公仆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的永恒使命,也是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思想境界的首要前提。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归根结底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修身、用权、律己才不会偏离方向,谋事、创业、做人才不会急功近利,才能干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作为现代社会的党员干部,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群众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干事创业的舞台。一定要不忘来路初心、不忘誓言根本,常怀感恩之心、常思肩上之责,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切实把人生价值定位到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来,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为人民服务上来。
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态度,既要有干在当下、脚踏实地“摘果子”的创业激情,也要有功在后任、着眼长远“栽树苗”的胸襟气度。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地区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持之以恒地下苦功夫、细功夫、硬功夫,特别是那些利国利民、泽被后世的大事,更是需要几代人的艰辛付出。当前,承德市正在按照“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承德要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指示,为实现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自然生态山清水秀”的美丽幸福承德而努力奋斗。生态文明、基础设施、水源涵养、林果产业等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要任务,都是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绝非一日之功,有的一年两年甚至一个任期,都很难见到明显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牢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胸怀全局、善谋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怀,以“铁杵磨成针”的坚强毅力,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担负起“跑好自己这一棒”的使命,履行好“为下一棒奠基蓄势”的责任,扎扎实实地多做、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有“建功必定有我”的执著信念。作为一个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共产党员遍布社会各行各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党员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回顾我们党94年的光辉历程,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无数共产党员对本职工作的满腔热忱、无私奉献,“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四有”县委书记谷文昌;“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一抓准”“一口清”的售货员张秉贵;还有我们身边50多年如一日扎根大山,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塞罕坝人”等等。他们是无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奉献的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一个个永不熄灭的灯塔,是一面面永远飘扬的旗帜。当前,正处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三期叠加”的新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推动区域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建功必定有我”的精神在全社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有“心平如水”的平和心态。心态是党员干部成熟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也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处事的态度。拥有一个平常心,决不是平庸无为、不思上进,而是要有一种对待个人名利“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困之不扰”的精神境界,对待党的事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拼劲。要正确对待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教育和培养。如果过分看重进退得失,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组织给的少、个人奉献多,必然会满腹牢骚、意志消沉,甚至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正确对待自己,是党员干部摆脱名利羁绊、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准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合理安排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平静对待人生中的坎坷和磨砺;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切实做到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党负责。心底无私天地宽,党员干部只有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的事业、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积极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务实进取、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才能做出一流工作、干出一流事业、创出一流佳绩,才能不愧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承德市委书记 郑雪碧)
下一篇:德国怎么做智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