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王东京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确定这门学科的主线。主线不明确,学科的框架体系也就无法建立。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后,邓小平同志评价说:“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在2016年7月8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他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
王东京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提供了指引,这就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且要体现中国特色。概括起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如此,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当然是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因此,王东京认为,立场决定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所当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王东京说,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一系列论述延续了我们党一脉相承的政治主张,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确立了主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一门学科要有自己独有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样有自己独有的理论框架。
王东京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体现就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他认为,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总引领,同时也可作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王东京阐述了用新发展理念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的理由:第一,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总结提炼出的规律性成果,是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第二,新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其中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原则;绿色发展是方式;开放发展是路径;共享发展是目的。我们如果把发展经济比作做蛋糕,也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发展是解决怎样将蛋糕做大;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怎样不断提升蛋糕的质量,把蛋糕做好;而共享发展则是解决怎样分蛋糕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式
在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如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经济学要研究资源配置,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怎样研究资源配置?
王东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资源配置,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却与西方经济学明显不同。西方经济学中的马歇尔局部均衡原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原理、帕累托最优状态等皆侧重于技术层面研究;而政治经济学则是从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角度研究。换句话说,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具体讲就是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他指出:“准确定位和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他特别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在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时讲的。习近平总书记为何要在这部分讲?因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涉及资源配置的方式改革与调整,而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说,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上述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其实是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总依据,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确定了基本范式。
王东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思想,对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至少有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计划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与社会制度无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第二,市场并非万能,在有些领域市场可能失灵。正由于市场会失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市场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市场失灵,特别是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研究市场失灵。比如收入差距拉大是市场分配机制的必然结果,一旦出现了两极分化则是严重的市场失灵。
第三,政府也并非万能,政府管理经济也可能失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并强调,“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了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什么的定位?
王东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进入发展新常态。经过30多年经济高增长之后,我们要将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从中低端转为中高端;动力要从投资、出口拉动转为创新驱动。怎样成功地完成这种转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中国方案,也是为当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其核心要义是,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着力点应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要通过改革推动结构调整。近期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而最终目标,则是建立供给结构不断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体制机制。
王东京认为,毋庸讳言,过去30年政府管理经济的着力点主要在需求侧。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措施都是扩大内需。可是今天情况变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需求不足,更主要的是生产体系与需求结构不匹配。一方面,生产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价格上涨,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另一方面,产业升级缓慢,过剩产能累积,需求外溢较为严重,企业效益下降。面对这些问题,仅扩大内需虽能实现总量平衡,但却解决不了结构性问题。问题变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要变。
王东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综合研判全球经济大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方案。从这个意义上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结构性问题也具有借鉴价值。
上一篇:努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